到2027年,全市油料面积296万亩以上,其中油菜176万亩以上、油茶120万亩,总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;综合产值突破140亿元(油茶90亿元、油菜50亿元),占全省比重达到16%。“山茶果”“花深里”“旺宏兴”等油料品牌,以彭泽县、瑞昌市、武宁县等为基础,发展一批万亩油菜基地,拓展“油用、菜用、花用”等功能用途,提高综合经济效益。以庐山市、都昌县、永修县、武宁县等为重点,打造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,建设中国(庐山)油茶博览园等重点项目。鼓励引导中粮粮油、一德粮油、鲁花食用油等大型油料企业丰富产品线,开发菜籽油、山茶油产品;支持神州通、德义行等山茶油企业和宏兴油脂、际和油脂等菜籽油企业做大做强。全面扩大油茶种植面积,大力推进低产林改造,到2027年全市茶油总产量达到4.6万吨。坚持油菜全域发展,培育形成以彭泽县、都昌县、湖口县为重点的东部产业集群,以瑞昌市、修水县、武宁县为重点的西部产业集群,以永修县、德安县、柴桑区为重点的中部产业集群,到2027年油菜产量突破21万吨。支持油料企业开发茶油主产品、茶枯、茶壳等精深加工产品,研发色香味俱佳且富含营养的高品质菜籽油、菜籽(茶籽)蛋白饲料等系列产品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。
执行战略
“菜籽油”品牌
“茶油”品牌
2025执行清单
1.完成1个油茶博览园提升建设:对庐山市温泉镇油茶博览园提升建设,重点在园区形象提升,主要是入园大门改造提升、广场和参观连廊升级改造,打通园区与庐山南高铁通道连接线。
2.改造升级10个山茶油加工小作坊:在修水县、瑞昌市、德安县、彭泽县、濂溪区等县(市、区)完成10个山茶油加工小作坊改造升级,厂房改造、设备升级,提升卫生标准。
3.建设6个油茶服务中心:在濂溪区、柴桑区、武宁县、修水县、永修县、庐山市等县(市、区)建设6个油茶服务中心,完成场地租赁、设备购置、人员配备及技术培训等。
4.新增一批省级家庭农场:2025年,力争新增认定油料省级家庭农场5家以上。
5.2025年,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新增1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龙头企业:(1)推动湖口一德粮油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,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;
(2)推动濂溪中粮粮油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2亿元、濂溪鲁花食用油公司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、庐山市神州通油茶公司销售收入超4亿元、都昌德义行油茶公司销售收入超1亿元。
6.建设一批菜籽油仓储、烘干、加工项目,降低菜籽油生产成本,提高菜籽油产量和质量,年新增产值44亿元:(1)湖口一德粮油50t/h天然气锅炉项目,新增年产值37亿元,可为企业原有的日产5000吨,年产120万吨饲料蛋白、30万吨植物油综合深加工生产线稳定运行提供一道保障;
(2)湖口廖群悦油坊油菜加工项目,日加工能力15吨、仓储能力200万斤,产值增加百分之20%以上。
7.打造45个高产油茶示范基地:在柴桑区、武宁县、修水县、永修县、瑞昌市、湖口县、德安县、庐山市、彭泽县等9个县(市、区),打造高产油茶示范基地45个,完成水肥一体化改造、修建作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技术措施。
8.开展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,以点带面促进我市油菜单产水平提升。油料产业实现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,占全省比重达到8%:在瑞昌市推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,打造10个千亩方和30个百亩田,示范片面积达2.5万亩,辐射带动全市19.2万亩油菜生产,油菜总产2.53万吨以上,平均亩产131.8公斤,通过项目实施较2024年增产2公斤/亩,增幅1.54%。
9.九江市油菜创新育种能力提升项目:通过对马回岭基地基础条件提升改造和引入智能化育种设备,收集国内外优异油菜种质资源,建立九江本地资源库,开展油菜新品种展示示范,年推广新品种1-2个,每亩增产10%-15%,含油量提升1-2个百分点,提升九江在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的影响力,打造区域性油菜种业高地。
10.建设完善油菜数字化、智能化示范基地,促进油菜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环节信息共享、节本增效:在湖口县实施油菜绿色高效观光示范基地及数字化建设项目,建成核心油菜数字化示范区、县级智慧农业信息平台、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各1个。
11.蛋白营养液对大宗农作物产量提升效果研究及应用推广项目:针对我市粮油作物(水稻、油菜、玉米、大豆)、经济作物(蔬菜、山药、茶叶、草莓),开展追肥替代或增施适量蛋白营养液,观察其促进作物产量和品质并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;并建立示范基地,达到作物增产增收。